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全国咨询热线

13560756085

主页  > 新闻中心  > 公司新闻  > 胡塞袭击红海危机之下,我们中欧班列的初心

胡塞袭击红海危机之下,我们中欧班列的初心

发布时间:2024-01-31 16:33浏览次数:1065

十几年前,中欧班列诞生的背后,有顶层设计者诸多的考虑例如,打破西部内陆远离出海口的天然壁垒,让中国发展相对东部滞后的中西部拥有自己的进出口门户,配合跨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、转移和完善自身供应链的趋势,吸引新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。

当然,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思考——对供应链稳定、国家利益安全的考量人们常说,一个马六甲海峡,就能直观感受到中国对海上交通航线的严重依赖——全球1/4的货物贸易、1/3的石油运输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,以及中国90%的贸易货物依赖海运

因此,我们尝试建立中中国-巴基斯坦经济走廊,期待有一条陆路通道,帮助我们绕过马六甲“困局”。

也是同样的背景下,一张东起中国中西部、西接欧洲工业腹地、贯通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网络可以成为预备方案中的有力选项。

未曾想,曾经的沙盘演练,这么快就照进现实。马六甲尚能畅通,国际供应链却已遭遇了三番五次的挑战。

新冠疫情的三年肆虐,让海运供应链变得异常脆弱。大幅减少的船舶航次,被隔离的码头工人,奇货可居的舱位和被炒到天高的运费……

与马六甲海峡一样重要的苏伊士运河,还遭遇了“长赐轮”船舶搁浅的尴尬。看似短暂的6天堵塞,300多艘船舶停止通行,货物供应延误,后端港口拥堵……后续影响持续数月之久。

今天,海运供应链正经历新的一场煎熬。

中国工厂提供原材料、零部件和消费品,货代和物流供应商跨越半个地球,将货物运往西方的仓库和市场。这一链条里的参与者们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敏感度,已经远超其他许多行业。

供应链是一艘严格按照计划运行的船舶,一旦偏离航线,运费成本和行业情绪就会出现大幅波动

地缘冲突和战争引发的对商船的袭击,让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航道陷入混乱。全球约12%的贸易要经过苏伊士运河。

马士基5日已宣布,在可预见的未来,所有船只将不再通过红海,并警告客户做好严重的供应中断准备。其他主要班轮公司如达飞海运、地中海航运、赫伯罗特等均已避开红海。

绕非洲好望角航行,需增加10天至两周的航程,更多的燃料成本也推高了运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ortWatch的数据,今年迄今为止,绕行好望角航线的交通量增加了近70%。

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 (Drewry) 认为,这次中断发生在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,中国的生产商在农历新年之前急于将货物运往欧洲。从中国到北欧的40尺箱运价已从去年11月底的1,148美元上涨至如今的约4,000美元

冲突和战争的结束遥遥无期,交付延误、运费上涨和后续的港口拥堵、空箱短缺……对航线稳定的担忧恐将成为人们长期的困扰。

这种形势下,许多人把希望投向了中欧铁路和公路运输,中欧班列的问询量和订舱迎来暴增

不过,红海危机给国际贸易供应链造成的损失,实际上并非中欧班列或者国际公路运输可以弥补

从货源结构上,适用铁路和公路的较高货值商品,与传统的海运货物有区别。大量低附加值的、初级的商品实际上无法支付中欧班列和国际卡车运输的成本。

从整体运量上,海运的运量也非现阶段的中欧班列和卡车所能比拟。

关于供应链安全的话题,需要的国际合作和政治努力还有太多

回归到中欧班列的话,运输成本、时效和安全,构成了运输的几大决定性要素。客户永远在这几个要素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。中欧班列在俄乌一场地缘冲突中感受到了市场的冷落,又在胡塞袭击红海一场地缘冲突下重新收获客户的目光。着眼长远的扩展通道,立足中期的扩大运力,把握当下的服务质量是不变的初心。

中贸快运物流 ,做靠谱的货代,同步世界生活!

13560756085

电脑版 | 手机版